廣東省鶴山市的企業與企業家,響應市委、市政府 “百企扶百村”的號召,積極參與老區扶貧,助力鄉村振興。從2016 年到2019年底,經過各級黨委、政府和企業的有效幫扶,全市11條行政村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740 戶2502 人,當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過脫貧標準,基本實現脫貧目標。

雅圖仕等民營企業家考察認種的茶山茶園(古勞農辦供稿)
產業幫扶,變“輸血”為“造血”
該市鶴城鎮熱心企業家倫氏姐弟,創辦了福倫龜業養殖公司,致力養龜產業20多年。該公司擁有20公頃養殖場地,7個大型溫室,總投資近億元,主要養殖石金錢、中華草龜、臺灣草龜等龜類,育有種龜14萬多只、龜苗40多萬只,龜總存量達300萬只。
倫坤是養龜好手,有30多年的養龜經驗。他說:“我們家族的養龜事業從父輩就開始了,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事業蓬勃發展! 2017年,鶴城鎮5戶貧困農戶與福倫公司就草龜養殖項目簽約。鎮政府投入12萬元,為貧困戶建設可養殖500只草龜的溫室。福倫公司為他們提供龜苗、技術和保底收購。至2019年,平均每戶年增收4400多元,且不占用務農務工時間,最大限度地開拓了貧困戶的收入渠道。
今年,雄心勃勃的倫董事長,將福倫龜業養殖公司轉型升級,并與25戶農戶簽約,成立養龜扶貧合作社,繼續帶領貧困戶拓寬養龜致富的路子。
如果說養龜能致富,雙合鎮的菜農致富路子也很寬。2010年,鶴山市政府在雙合鎮建成一個面積達7500畝,總投資9500萬元,有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,通過招商引進軒寶、品自、瑞農、錦興4家有規模的蔬菜生產企業。這些農企本著帶動農民致富、互利共贏的目的,通過租用園區土地,聘請當地農民,連片開發300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。
鶴山軒寶蔬菜農場坐落在雙橋烈士紀念碑下,占地1100畝,有200多員工,年產5000噸,是雙合鎮的龍頭企業,被定為廣東省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。該場發展了200多戶農戶為合作伙伴,采取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運作,聘請經驗豐富老農為合作農戶提供技術指導,產品保底收購。該場每天產量在6000公斤到7500公斤之間,每日采摘的蔬菜品種有菜心、白菜、芥蘭、辣椒、番茄等。為確保蔬菜市場的穩價保供,農場采取訂單式配送,每日定時供應廣州、佛山、江門等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。僅蔬菜一項,該場合作農戶年均收入6萬元以上。
此外,從事各項產業,如龍口鎮的花卉業、古勞鎮的水產養殖業、宅梧鎮的水果等產業的貧困戶,在當地龍頭企業和企業家的幫扶下,生產得到長足發展,脫貧致富邁出大步。

村民變股民,收入節節高
2018年秋,金風送爽。坐落在宅梧鎮堂馬老區村的宅梧小學屋頂上,覆蓋著一排排多晶硅面板,在陽光的映襯下,猶如一個個波光粼粼的湖面,形成一幅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。在該鎮光伏電站,伴隨著一聲清脆的合閘聲,宅梧鎮鎮長黃明廣合上了全鎮第一個光伏電站的開關,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通過50千伏線路輸送到電網上。至此,宅梧鎮4個光伏扶貧電站實現全部并網發電,當年入股的村民每戶增收2000多元,群眾奔走相告,歡呼雀躍。
宅梧鎮扶貧辦的同志借鑒外地經驗,認為光伏項目適合宅梧實際。處在南亞熱帶的宅梧地區,日照長,熱量足,熱資源豐富,況且借助國企之力,規避市場風險,一次投入,長期受益。于是,在市供電部門的幫扶下,宅梧鎮黨委、政府在項目選址、貧困戶動員、糾紛處理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。2018年初項目動工,當年秋投入營運!肮夥鲐氹娬緦儆谝淮瓮度,多年受益的項目,每年的收益回報率相當可觀,扶貧戶將扶貧款投入到這個項目(每戶入股2萬元),能夠取得長期收益。它能有效促進扶貧開發由“輸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的轉變!闭噫偢辨傞L施志文說。
據悉,宅梧鎮光伏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為200千瓦。項目總投資190萬元,年發電量為240000度。每年根據發電凈收益分配給入股的貧困戶,確保帶動勞動能力弱、無穩定收入來源貧困戶每戶每年實現增收2000元以上,連續受益達10年以上。目前,入股受惠貧困農戶達95戶。
迄今,雅瑤、龍口、桃源、鶴城、共和、址山、宅梧、雙合等老區鎮及部分老區村的光伏發電站已建設完成并網發電。全市光伏發電站建設項目總投資1002 萬元,涉及入股貧困戶487 戶,戶均增收2000多元。
入股模式在各地廣泛運用。古勞鎮茶山村從2019年起,采取“公司+茶園+扶貧戶”模式,按三年為一期,出資人按每畝茶田每年20000元,三年合共提供資金60000元給古勞鎮茶山村茶葉生態園,茶園每年以等價20000元的茶葉抵頂給出資人。出資人每年向幫扶對象(1戶1畝)支付5600元的收益,幫扶對象還可到茶園務工領取工資,掌握種茶技能。
目前,全市有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、東古食品醬料有限公司等21家民營企業,共出資126萬元認種了21畝茶田,支持21戶貧困農戶投身種茶行業。迄今茶園已種植了雪芽、金牡丹、黃金芽、英紅九號、茶山一號等優質名茶品種260畝,所出產的茶葉不僅受到四方顧客的青睞,茶山生態園亦成了古勞鎮的特色旅游景點,來品茶、體驗茶文化的游人絡繹不絕。

何紅梅(左前)在鴻興印刷廠扶貧車間操作(周華東攝)
促就業,斷窮根
鶴山市扶貧辦莊主任認為,就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起主導作用,幫助貧困戶就業是斷窮根的最佳辦法。近幾年,鶴山市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“一對一”就業幫扶服務,并大力實施“公益性崗位”,建立“扶貧車間”等吸納貧困戶就業。如全市在多家廠企建立16個扶貧車間和愛心車間,為200多貧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,其中部份還是殘疾人員。這些就業貧困戶,大多在家門口上班,掙錢顧家兩不誤。如雅瑤鎮的何紅梅,家境窮困,自就地進入鴻興印刷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工作后,每月收入3000—4000元,她的丈夫也被推薦到市內一家餐館做廚師,一個月收入也有4000多元,全家生活樂滋滋的。
為實現“就業一人,脫貧一戶”之目標,近年,鶴山市大力推進技能培訓,使貧困家庭的成員掌握一技之長,順利融入社會。此舉對一些年齡偏大、文化偏低的貧困村民,無疑是雪中送炭的脫貧良方。
該市的技能培訓,包括學習駕駛叉車、五金電器、點心制作、理發美容、電腦操作以及家政服務等熱門專業。學期有長有短,時間靈活,白天晚上均可。宅梧鎮村民梁有成,一家幾口生活拮據,自參加樹人職校短期的糕點制作培訓后,掌握一門中式點心制作技能,經學校推薦到市區一家面包店當上一名中式面點師,月入3500元,年終還有獎勵,連同家中的種養收入,日子過得很滋潤。該鎮農婦張桂珍,經過家政培訓,到廣州紅海人力資源集團公司江門分公司當了一名育嬰員,月工資4000多元,有了這筆剛性收入,全家生活大為改善。
鶴山市有樹人、生力華、新民等幾家民辦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,經推薦入學的學員,其學雜費全免,由市財政統籌解決,使貧困學生安心學習,掌握專業技能,迅速融入社會。幾年間,全市實現就業人口達1026人,戶均就業1.55人,占建檔立卡幫扶人口近一半。
。ê蜗瑁 |